信息化建设指导网-推进全国信息化发展,打造信息化建设全媒体平台
信息化建设指导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上云 > 企业信息化——2020标准体系建设

企业信息化——2020标准体系建设

2020-12-09 03:47:22 来源:信息化建设指导网  阅读量:

2020年的今天,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项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尤其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可能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企业对新技术变革,也是企业管理新变革,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以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形式集成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在虚拟环境中的经营管理水平。这些信息优势主要制约着企业的市场竟争力,从而决定了电子商务信息优势的发挥与创造。

3.jpg

网络盛拟化特征可以使小企业变大。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它可以从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把一个小企业变大,企业信息化使得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不再受到经济规棋大小的制约,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的交流、管理与利用。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好坏决定着企业电于商务活动开展的成败。

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信息技术简单、分散的应用,主要是解决特定的任务,企业信息化但是可能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

第二个阶段是部门应用整合.即将分散的任务整合为连续的流程;

第三个阶段就是踌部门的应用整合.主要是管理和优化跨部门的业务流程,企业信息化将分散的部门活动融合成组织良好的、可靠的系统,典型应用群有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旅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 )、销售链管理(SCM)、经营资滋管理(ORM》和知识管理(KM)等。

以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规范为参考标准,从五个方面对企业IT现状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一、信息化重视程度: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相关数据指标构成主要有:企业信息化最高领导者地位、首席信息官(CIO)的级别设置、信息化规划预算情况等;

二、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相关数据指标构成主要有: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通讯设备等投入;

三、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置状况,相关数据指标构成主要有: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等数量及配置情况;

四、网络性能水平: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置状况,相关数据指标构成主要有: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吞吐量、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有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等;

五、计算机联网率: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状况,相关数据指标构成主要有: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比例。

1. 信息化标准体系内涵、意义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标准,是指集团企业针对自身业务特点,结合信息化建设内容,形成一套标准体系,其内容包含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工作。做好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具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
(1) 促进业务规范性、一致性
借助信息化体系建设,可以促进业务的规范性、一致性。信息化的内容,尤其是业务内容的定义及含义,是需要集团企业业务主管部门梳理、定义的。
(2) 促进系统集成、提升应用效果
许多集团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孤岛”现象。只有做好信息化标准工作,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通过数据的交互与共享,实现业务的协同工作,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
(3) 为辅助决策提供基础保障
当系统集成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数据仓库建设,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撑。
2. 信息化标准体系规划方法与重点建设内容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规划方法是与信息化规划方法要进行对应。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基础设施体系、网络通信体系、应用系统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信息资源体系、IT项目管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也应该同以上内容一致。
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中,重点建设内容是信息资源体系建设,通过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对集团所有的关键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将涉及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内容。如:客户、供应商、物料、设备、资产、人力资源、财务会计。
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中,必须明确总体架构。明确统一规划、统一体系、统一流程、统一平台这四项内容。
统一规划:指通过统一规划工作,制定工作内容、工作原则、工作策略、实施步骤、投资计划等。依据规划进行标准体系建设。
统一体系:指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作为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核心内容。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范围。
统一流程:确定统一的工作流程。明确进行跨部门、跨公司之间的工作流程。确保成果的质量。
统一平台:利用科学、先进的系统平台作为支撑,为信息化标准体系落地做好保障。
3. 信息化标准体系工作原则
标准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可以归纳为:
协同工作、共同建设
标准体系建设不是信息中心一个部门的事情,业务部门必须紧密配合、尤其是业务管理归口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协同工作、共同建设。
科学优先、实际适用
积极吸取借鉴国际、国内、地方、行业的已有标准。结合自身业务的现状及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建设。充分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
统一规划、公共优先
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不是一步到位的工作。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连续性的工作。因此需要统一规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公共内容。如,内部人员信息、客户信息、组织机构信息、供应商信息等。
4. 信息化标准体系落地保障机制
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落地的机制主要因素是:加强领导、系统支撑、讲求效益。
加强领导:是要求集团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是信息化标准体系这样的基础类工程。要意识到信息化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要将信息化工作的绩效纳入各级企业领导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系统支撑:是需要通过成熟的软件系统来进行对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管理,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落地。尤其是对于信息编码,未来所有的应用新增、使用编码时,都需要通过系统申请、调用实现。实现对核心数据资源的全方位管理。
讲求效益:在投资方面需要慎重投资、加强对于项目资金投入的保护措施。在投资之前需要全方面的、深入的风险、效益分析。自身集团企业知识不足时,必须积极引入外部专家、尤其是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工作。保障每笔投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对于建设完毕的内容,也要积极进行回顾和展望,总结工作经验,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知道今后的信息化标准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推动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变革。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信息技术与设备,而是创新思想和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政府不断颁布强制性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包括税收、技术标准、法规、环境监管、经济激励等措施,再加上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会形成迫使企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经济驱动力。各企业为获取自身利益的努力就会与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目标相一致,转变发展模式就会成为企业的自愿选择和强烈追求。

信息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是转变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提高了信息和知识共享水平,加快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息技术应用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市场范围和容量日益扩大、交易日益频繁、交易组织的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本和风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煤炭企业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及时,有利于支持决策、捕捉商机、拓展市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信息化是推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可靠性,改变传统设计、生产和流通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传统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信息化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引擎。对技术创新而言,通过信息技术推动相关科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信息扩散,可以促进创新所需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降低创新成本。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缩短新知识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对体制创新而言,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要改进生产手段、优化生产流程,而且要求调整组织与管理体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科远智慧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的四大目的!